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劾奏申咸炔钦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七
、钦幸得以儒官选擢备腹心,上所折中定疑,知丹社稷重臣,议罪处罚,国之所慎,、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事以暴列,乃复上书妄称誉丹,前后相违,不敬(《汉书·师丹传》: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尚书劾云云。上贬、钦秩各二等,遂策免。案《百官表》当在建平元年。)
赵岐南阳旧语 汉 · 无名氏
 押东韵
三辅决录曰:平陵范氏。南阳旧语曰云云。言其廉俭也。
前队大夫仲公。盐蒜果共一筒(《颜氏家训》书证篇。《御览》四百三十一、八百五十五、九百七十七。)
哭汪三韩 其四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出处:陋轩诗卷六
俛首师丹经,良繇抱羸痾。
独坐睨床头,奈此绿樽何。
稍愈谢服食,对酒舞婆娑。
侣伴来扣门,檐下发新花。
及时且行乐,莫计去日多。
却笑贾终辈,弃繻与投沙。
浊醪不解饮,岁月空蹉跎。
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嘉祐二年十月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至和元年秋七月乙亥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卒于晋州
后三年,当嘉祐二年,其子士禹为西京留守推官,始谋以冬十月辛酉,葬公于河南府永安县归恩乡,乃使人以公之世次、阀阅、始终之状来请铭。
予为之论次曰:裴氏出河东闻喜
唐丞相文献公耀卿,公九代祖也。
其后或徙于蒲之万泉
至公之皇祖,赠右神武军将军延,复来居京师,遂为开封人
皇祖三子:伯丽泽,右补阙
仲济,内客省使
季丽正,尚书金部员外郎,赠刑部尚书,公之皇考也。
补阙文学客省以武功,尚书以政事,皆为祖宗名臣。
于是开封之裴,独盛于世。
公讳德舆字载之
皇妣曰河南县太君宋氏。
公少以仲公任,赐同学究出身,再迁太常寺奉礼郎、监和州酒,大理评事、监越州税,光禄寺丞大理寺详断官,遂为其寺丞通判河中府
河中,公故里也,亲戚故人多在。
公既至,悉召,戒以国法不可犯,为吏者不得以私贷。
已而皇妣之族弟以事至府,公辨其曲,置于理。
自是讫公去,不复有至府者。
太子中舍、知梁山军殿中丞通判永兴军
有盗十七人杀人于市以逸,公以谋获之,请其帅,宜尽戮以徇。
帅难之。
公曰:「白日杀人长安市上,此非常盗也。
不尽戮,无以威众」。
帅勉从之。
既而有以言于朝者,诏遣御史覆视。
帅惧,且让公。
其后狱自白,而诏不问,帅乃伏。
徙知商州
州有官冶,其徒皆四方流人,常絷之以役。
公曰:「是亦人也,岂不可以善待之,而使之迁耶」?
悉弛其絷,卒无一人敢冒法。
国子博士虞部员外郎,入权开封府推官,出知颍州
民有少孤而畜于舅氏者,舅死,随其妻适某氏。
某妻又死,乃告某氏曰:「昔我孤,舅氏夫妇育我,甚恩。
今又不幸,愿得其丧以归,合葬于舅」。
某氏不与。
乃间使人盗其骨去。
某氏怒,执以告,法当坐死。
公呼某氏前,曰:「若知彼盗若妻墓何也」?
曰:「是尝欲求吾妻之丧,将以合葬于其舅尔」。
公曰:「是故可嘉者也」。
笞而遣之。
提点梓州路刑狱,进金部,知陕府
耀州,不行。
同州饥,以选知同州,民流者复业。
召对,赐三品服,提点京东路刑狱。
所部有广济渠,岁调民浚之,而其被调者独二州。
既久,不堪其困。
公奏代以漕兵,岁省民力数十万,至今赖之。
司勋、知凤翔府
是时,元昊反,而兵久不解,关中调发百出,府所赋十倍它州。
公谕民以国事,与期而宽之。
众乐,皆先期以办,连诏褒异。
夔州路转运使,迁主客郎中
大臣荐公有文武材,拜西上閤门使益州路兵马钤辖
岁满,益帅赖公自辅,乃上言,愿留公。
即诏加昭州刺史,复留二岁。
还,迁四方馆使、知贝州,徙冀州
未几,贝州乱。
公闻即发兵,既至,贼已拒守,犹夺其西关城,所全者甚众。
冀去贝百里,初闻其乱,民大扰,或劝公为备。
公不为动,闾里帖息。
贝部镇有恶民,乘醉辱镇吏,出不逊语。
吏顾无所属,则来告。
公立斩之,自是无敢哗者。
贝久不下,有素害公者,言公前为贝,断妖狱不能绝其类,使有今日乱,诏以属御史
事虽辨白,黜为池州团练副使
起,拜染院使、信州兵马都监,进洛苑使,徙宣州,又徙开封府太康县
朝议直前枉,且复用,遂加英州刺史晋州兵马钤辖
又徙知泾州,未行,以疾不起,年六十七。
公为人刚廉笃实而自信,不为茍合。
其居家如在官,毅然不可犯。
遇事无大小皆为度,使可持久。
为吏长于治民,前后更七州,至今称思之。
其自岐徙夔州,人遮道以泣。
及自蜀还岐,父老复相率出迎。
是时天久旱,公至而大雨,岐人益以德。
既去,而送者如初去时。
其自贝徙冀,民捝持之,终日而骑不得前。
冀吏或排其众,击之,曰:「汝乃夺我公」!
吏卒或伤。
贝守怒,使械数人,众乃稍去。
天性勤于公家。
其谪信州,愈自励,纤悉必躬。
或谓公:「少居此,且迁,优游而已,何自劳也」?
公曰:「凡谪者,固将以苦之也。
且吾职当尔」。
尤喜荐士,盖所荐者数百,其至公卿,为时闻人者多矣。
平生读书,善老、庄之说。
故其被黜流者累年,虽家人不见其有异也。
夫人宣城县君史氏,继夫人安平县李氏。
二子:士龙太庙斋郎,早亡;
次,士禹也。
二女,适泸州军事推官杨谔温州军事判官赵颉
二孙:陟、随。
陟,试将作监主簿
予少已闻公之名,得识公者又十年,知公为深。
尝叹公之材方进而斥,既起而不能尽其用以卒,为后世之悲,故为之铭而不让。
铭曰:
裴出河东,其远岁千。
耀卿之后,七世再迁。
迁于京师,厥家既大。
及乎尚书,其美益济。
公初从政,奋然敢为。
四十年间,实称吏师。
其刚莫摧,其勇莫遏。
斥去无言,我完我节。
君子之学,重乎有施。
公治七州,于今歌之。
位虽弗充,公则亡恨。
琢石以铭,来世之信。
与弟盛书 东汉 · 丁鸿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一
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含,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袁宏《纪》作「身被大病,上不任为蕃辅,下不能守土」)
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
如遂不瘳,永归沟壑(《后汉·丁鸿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三)
宋故承奉郎秘书丞江州湖口县事兼兵马都监江君墓志铭熙宁八年正月 宋 · 李先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
君讳注,字德长姓江氏
晋永嘉渡江,世居金陵
李氏尅国,避地庐陵,因家焉。
君性禀聪悟,宽厚而有大志。
自君少时,愧以生事自业,尝力学,作为文章。
逾冠应书,遂荐于州,固已得名于时矣。
然其践场屋,累上吏计,而四十始第。
乡闾所称者,或优其术业,或高其操行,若时之辈学与夫后进之所表望而相从者率以此。
庆历中,余襄公以罪贬吉州,于君有知名之雅。
下车未几,遽俾二子授室于君。
至若朝夕延就、辞行相钦者,每叹际见为晚矣。
间尝谓君曰:「昔雒阳吴公,因贾谊而名附史传,予于君亦有望于他日矣」。
其称服如此。
襄公复以雠党讦斥,再贬归韶。
公实韶人也,地扼岭表,炎瘴之阻。
当其摅愤懑,归田里,若昔之奔趋竞鹜,有愿出其门而不得者,茍不欲以势去则寡矣。
君于此时,乃能间关千里,以伸久要愿见之请。
襄公于其归,乃序诗为送,而援以大将军失律单于,时在削逐,而门下之客多往事骠骑,独任安不去为说。
盖其言有慕于君又如此。
襄公之于君,既以贾谊得名于后世为可慕,而又以任安知义于当日为可尚,则君之为人,不特以才见高于世,而能不以富贵贫贱势利随为离合者,是亦大贤人之所为也。
皇祐五年中乙科,初筮洪州丰城簿。
时州之佐狱掾不克治士,天阁仲公辟以易任。
有在仕者,以盐贩被告就劾,君折狱按罪,议在常原之期。
当位者务深抵之,乃以君不欲辄枉为嫌,遽移劾他曹。
暨以成奏上,按覆大理,卒如所议。
故以能见荐者三人,且以才君用狱之恕而勇君执法之坚也,固尝有称曰:「可谓柔而有立者矣」。
秩满,移荆南石首
君之至是邑也,政宽而能爱,刑简而不苛,案无丛委,狱无留系,时有目其邑曰「石首道院」。
复用荐改著作佐郎,拟授洪之新建。
未几,丁先廷评之忧。
服除,还台,授泽州签书判官事。
君之赞划郡幕,为守者多所推禀。
泽于河东为支郡,地控西北,尤为边徼襟带之扼。
熙宁四年春大丞相兴师夏国,而河东实当一路策应,若荒堆、三泉之役,皆调发仓卒。
观文吕公帅并门,檄移以都大提举入界,君闻命痡驰,勇于即事。
既至,观文吕公以其才,谓宜任以筹幄,不可使亲矢石,遂留府,以摄阳曲事,若经略大计,多所参与。
是秋,迁秘书丞,得代,乃调杭州之富阳
有同籍著佐朱君者,拟邑江州湖口,以家毗陵,去富阳为便亲,乃求易其任。
君然其请,遂改授焉。
唐柳子厚刘梦得,尝以柳易播,而韩吏部盛称,以志于其死,盖多其节义故也。
若君所为,亦不少贬于是矣。
君之至湖上也,宿奸弊蠹,不旬日而理。
会朝廷新法未绳,时以疾笃,尚能以垂闭之口,竭节效智,亦无负矣。
其居官得禄,茍足以活妻子,则又推以给亲族之不逮者。
画事之际,其子忠复适以策试集英登第,归庆庭下,而乃能扶羸以告曰:「吾之有家,所知者清白而已,至于后日之谋,非所与也。
今有继矣,虽瞑目何恨」。
故其无羡俸,而死馀令名,官无大位,而禄有世庆,此其可书也欤。
君生平所著,辞赋歌诗文论率五百篇,离为十卷,缄启三卷,《高都唱和诗》二卷,《春秋世系录》十卷,《易纂》五卷,皆藏于家。
享年六十,卒于江州湖口官舍正寝,实熙宁六年仲夏之甲子也。
归葬于州吉水县中鹄乡青原祖庆岗,实八年孟春庚申也。
江氏之先,于《诗》《书》为无传,于《春秋》为小国。
革于晋,以忠孝显,今十五世也。
曾祖郅,祖玗,皆不仕。
父晔,追赠大理评事
母谢氏,追封旌德县太君
娶曾氏,叙封长寿县君
其贵皆以君,实辛亥季秋之恩霈也。
生子二人:忠献,力学未第;
忠复,同学究出身。
女一人,早世。
继育其季之女,犹己出也,适同郡乡贡进士杨成裕。
孙男五人:汝直、汝敦、汝平、汝功、汝能、皆业进士
孙女四人,尚幼。
铭曰:
宽柔惠直性之德,端廉勤慎身之行。
充在己为善学,莅于官为能政。
名于时则达,位于才则亏。
庆于后则有,数于命则违。
今其已矣,用寘诸辞。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宋故朝请郎殿中丞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 北宋 · 宇文之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嘉祐五年,张公以太子中舍监在京都进奏院
居无何,得风痹之疾致仕,诏加殿省丞以宠其退。
公既得谢,即归汉州绵竹县之故里,阖门自养八年。
嗣皇登天位,用恩例授银章朱绂,又当叙升一等。
迁命未至,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家。
明年改元治平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仁贤乡武都里先茔之北。
公讳纮,字元之
其先本籍长安,有为唐勋臣者,从僖宗入蜀,因家焉。
大王父璘,王父廷坚,耻伪孟不仕。
父文矩,咸平中遇川寇之乱,徙居绵竹
用公登朝,赠大理评事
母杨氏,赠虢略县太君
公幼而敏悟,年十四评事君卒,丧之合礼。
事母太君、待诸弟孝而友顺。
从师为学,刻志自奋,两试春闱,一应制举,卒不□志。
庆历中,元昊寇西鄙,公著《御戎策》三十篇,故御史中丞鱼公一览而嗟赏之,与今宣徽南院使公表荐以闻。
召试方略,授将作匠簿,调泾州良原县主簿
未到任,程公适帅渭,召置幕下管勾都总管司禁勘公事。
时甲马初定,五将屯戍几二十万。
公莅事三年,按鞫四百馀人,持平验治,无不惬当。
任满拟知白州博白县事,未行,程公经略高阳关路,奏辟管勾路机宜文字
逾年,改授贺州临贺县,依旧在职。
朝廷遣三司副使仲公循阅沿边,粮草既至,召主者问其数,漠然不知。
公剖析应答,或指公为妄者,仲公索簿校之,悉如其对,其精□率多此类。
秩满,改卫尉寺丞
皇祐中,侬贼既平,岭南十有二郡阙守,艰于除授,中书方降旨诘公博白临贺不往之由,公乃自谓曰:予再蒙恩再邑而未尝之任,诚若规避,不若丐一荒郡以塞责。
于是出刺擎雷。
雷阳之俗,常以长子之子为兄,长子之子虽幼,而次子之子有白首者,顾自称为弟。
公才下车,即严设条教,不得渎乱长幼之节,民翕然从之。
州因旧有湖塘,每岁仲夏决其水南放诸海,取鱼货之,以充公帑之费。
公一日召湖东之民七十馀家,谕以水利,逾月而塘堤成,水东下溉四千馀顷,岁获丰足。
雷濒巨海,控带交、广,城堞隘庳。
公视之惕然,曰:「斯岂捍防之谓」!
遽籍民五千为百甲,甲各立长,以董其役。
具版干,设度程,即其旧基,大为规摹,一时讫工,屹然山立,雄视它郡。
有司上其课,遂用劳赏得都进奏院
院杂事白,当用某月较试副知以充阙员。
俄而有挟要权者私自所谒,从之则害公,不从则构怨,亟以状申枢密院,乞依百司人例,就御史台比较,朝廷便之。
公所在兴利除害,咸有可纪。
素轻财,不务蕴啬。
通儒书外,又精七曜,考步逆知人死生祸福,然未尝少出于言,以自矜耀。
年四十有六,始隶仕版。
凡履历十有八年,至外闽籍又能以恩命追及其亲,始末皆程公之力也。
噫!
士固有知己若此之厚者乎!
然程之所治,政效赫奕,为时名臣,亦赖公左右赞相以成其懿。
此其然韩退之所谓「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者乎?
公享年六十有七。
娶赵氏,封天水县君,先十年卒于雷阳之官舍,至是而合葬焉。
子男四人:长曰矩,次曰镒,克家以谨;
次曰钺、曰锜,皆应进士举
男孙五人:灌、演、泳、溉、泌。
女孙三人。
曾男孙一人,曾女孙二人。
葬有期,钺持其行状一通,踵门来请,愿得片文以扬先实。
之邵让不获已,则摭其荦荦可道者志之,又为之铭曰:
恂恂张公,道侈于躬。
艾而从政,位禄弗充。
在渭及瀛,谟谋有融
出守雷阳,不陋其俗。
正名长稚,教风淳睦。
缮城决塘,完固衍足。
奏复纷纭,列郡之邸。
公莅其职,倖门弗启。
以疾乞骸,亦克知止。
公有懿德,骞飞不遐。
子令孙良,必昌而家。
刻文藏之,不诬不华。
按:《四川历代碑刻》第一五二页释文,四川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版。
晓色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晓色朦胧紫气新,初怀高枕自为春。
眼前太古深山境,意表朱霞白鹤人。
年异师丹全忘事,蜕留徐甲已无身。
不关参悟存公案,一念清安觉最真。
夏五园亭对雨漫成六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镜中勋业不须论,拭发何由得马肝。
日暮论文思李白,年衰忘事类师丹
几多归燕愁无主,是处鸣蛙总为官。
多谢天公相劳苦,梅风吹雨长琅玕。
禁外藩入嗣复顾私亲诏太和三年七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九
礼,皇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
汉宣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
哀帝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或误朝议,遂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祐,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自是之后,相踵行之。
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
宋国非度,讥在华元
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
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
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
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著于令典(《魏志·明帝纪》,又《宋书·礼志四》)
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五 爹亚 民国初 · 连横
五言绝句 押寒韵
败绩君囚虏,要盟国破残。
一场新演说,流泪忆师丹
药洲摹米石歌(并序。)己丑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
米南宫题「药洲字一石去年秋布政使后堂访得之。欧阳方伯兰畦有移归之诺,予既赋诗为订,并摹字于石,将以赠兰畦。既而兰畦悔之。予因以所摹一石陷使院西斋壁,又别摹一石藏之,以俟归而置小斋中。先作此诗,邀萚石宫詹蕴山雪门编修钝夫进士和作,时己丑二月也。
昔闻斯洲米题字,题米名姓兼米诗。
或云诗在仙掌背,仙掌今则根滋。
或云题名即诗处,或云斫竹亲见之沈椒园侍御所说。)
昨秋菑翳偶然得,客来赞叹主未知。
九月九日竹间雨,二十五点珠摇漪药洲米黻元章题:「时仲公积中同游,元祐丙寅季春初八日题。」)
鲁玉楚弓本故物,秦城赵璧何足奇。
我倚西斋一长啸,英光飞过洲之湄。
沧江贯虹月著壁,如墨垩帚沙画锥。
移山未要倩愚叟,馋水那惜分痴儿。
山阴鹅群定许假,伏波马式谁从欺。
吾斋秀气尤不泯,蓬山他年想忍饥。
宅无可卖石可袖,萧家一字真家赀。
赵兵备以地理数事见访因走笔奉答猥蒙长篇奖假并目为行袐书因率成四截句酬之即戏效其体 其二 清 · 洪亮吉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山椒避暑集
尚惭正卯记丑博,敢说师丹老善忘。
莫更一瓻缘旧例,次公犹恐醒而狂(来诗欲缘借书之例问一事即赠洒一瓻故戏及之
明贤君以《狮虻集腋稿》见示道意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赵清源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看时容易作时难,天小何容坐井观。
见笑郎当防鲍老,善忘昏聩比师丹
玉期成器须雕琢,水已成冰倍觉寒。
天下滔滔流不返,可能支手挽狂澜。
释疑 唐 · 元行冲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客问主人曰。小戴之学。
行之已久。康成铨注。
见列学官。传闻魏公。
乃有刊易。又承制旨。
造疏将颁。未悉二经。
孰为优劣。主人荅曰。
小戴之礼。行于汉末。
马融注之。时所未睹。
卢植分合。二十九篇。
而为说解。代不传习。
郑絪子干。师于季长
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
康成于窜伏之中。理纷拿之典。
志存探究。靡所咨谋。
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
具于郑志。向有百科。
章句之徒。曾不窥览。
犹遵覆辙。颇类刻舟。
王肃因之。重兹开释。
或多改駮。仍按本篇。
又郑学之徒。有孙炎者。
虽扶元义。乃易前编。
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閒起。
马胄增革。向踰百篇。
叶遵删修。仅全十二。
魏公病偫言之错杂。䌷众说之精深。
经文不同。未敢刊正。
注理睽误。宁不芟砻。
成毕上闻。太宗嘉赏。
赉缣千匹。录赐储藩。
将期颁宣。未有疏义。
圣皇纂业。耽古崇儒。
高曾规矩。宜所修袭。
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其有注遗往说。理变新文。
务加搜穷。积稔方毕。
具录呈进。敕付偫儒。
庶能斟详。以课疏密。
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
特嫌知新。欲仍旧贯。
沉疑多月。摈压不申。
优劣短长。定于通识。
手成口荅。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
傍观见审。累朝铨定。
故是周详。何所为疑。
不为申列。荅曰。
是何言欤。谈岂容易。
孔安国中书。会巫蛊事。
经籍道息。族兄臧与之书曰。
相如常忿俗儒。淫词冒义。
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
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
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众非难正。自古而然。
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一矣。
汉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
有孔扶者。随俗浮沈。
扶谓产云。今朝廷皆为章句内学。
而君独修古义。修古义。
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
则危身之道也。独善不容于代。
必将贻患祸乎。则知变易章句。
其难二矣。刘歆以通书属文。
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
后蒙亲近。欲建斯业。
哀帝欣纳。令其讨论。
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
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
博士等。皆忿恨之。
名儒龚胜。时为光禄
此议。乃乞骸骨。
司空师丹。因大发怒。
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
帝曰。此广道术。
何为毁耶。由是犯忤大臣。
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
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
以君实之著名好学。公仲之深博守道。
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元数十百件。守郑学者。
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缪。
诏王学之辈。占荅以闻。
又遣博士张融。案经论诘。
登召集。分别推处。
理之是非。具呈證论。
王肃酬对。疲于岁时。
则知变易章句。其难四矣。
卜商疑圣。纳诮于曾舆。
木赐近贤。贻嗤武叔
自此之后。唯推郑公王粲称伊洛巳东。
淮汉之北。一人而已。
莫不宗焉。咸云先儒多阙。
郑氏道备。窃嗟怪。
因求其学。得尚书注。
退而思之。以尽其意。
意皆尽矣。所疑之者。
犹未喻焉。凡有两卷。
列于其集。又王肃郑六十八条。
张融覈之。将定臧否。
称元注泉深广博。两汉四百馀年。
未有伟于元者。然二郊之祭。
殊天之祀。此元误也。
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元虑之失也。
服虔释传。未免差违。
后代言之。思宏圣意。
非谓扬巳之善。掩人之名也。
何者。君子用心。
愿闻其过。故仲尼曰。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是也。而专门之徒。
恕已及物。或攻先师之误。
如闻父母之名。将谓亡者之德言
而见压于重壤也。故王邵史论曰。
魏晋浮华。古道夷替。
王肃杜预。更开门户。
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
唯草野生以专经自许。不能究览异义。
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
子慎。宁道孔圣误。
讳闻郑服非。然于郑服甚愦愦。
郑服之外皆雠也。则知变易章句。
其难五也。伏以安国尚书
刘歆左传。悉遭摈于曩叶。
见重于来今。故知二人之鉴。
高于汉廷远矣。孔季产云。
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外。
当有明直君子。恨不与吾同代者。
于戏。道之行废。
必有其时者欤。仆非专经。
䍐习章句。高名不著。
易受轻诬。顷者修撰。
殆淹年月。赖诸贤辈能左右之。
免致愆尤。仍叨赏赉。
内省昏朽。其荣巳多。
何遽持一巳之区区。抗偫情之噂。
舍勿矜之美。成自我之私。
触近名之诫。兴犯众之祸。
一举四失。中材不为。
是用韬声。甘此沈默也。
两汉 其五 师丹 南宋 · 戴溪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一
呜呼!
秦、汉而下,生民之不易,可哀也已。
之下,其草不殖。
邑有甚富之家,里有甚贫之民,大较富之家一而贫之家千,富之家十而贫之家万,举天下不过为数十百富家,而民生已无所容矣。
古之人所以恶兼并者,非恶民之富也,哀民之贫也。
哀民之贫,而无策以救之,则富与贫者俱困而已矣。
三代之民所以无冻馁之老者,非必尽井田功也。
法制修明,民志先定,斯民不知为富之利,故亦无欲富之心。
民不独富,则彼也兼足矣。
自秦以来,闾阎市井之民患不富耳,以匹夫而为王侯之事,无不可者,荡然无限,凡民皆有僭侈无上之心,决性命以争一旦之利。
当此时而欲行限田之制,不亦难乎!
贾谊所言:「汉风俗不美,何异于秦」?
永始四年诏书曰:「方今世风俗,奢侈罔极,靡有厌足」。
若此而董仲舒、师等方力言限田事,宜其沮格不得行也。
夫田不可井也,又不可均也,独不可限乎?
限田可也,特不可徒限耳。
然则如之何而可?
夫亦先限其心而已矣。
周仁左羽林大将军710年6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周礼命卿。
六师成务。
汉图拜将。
三杰雄才。
光禄大夫光禄卿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汝南郡开国公周仁轨。
执心刚强。
临事果决。
卫青奉法。
必让其功。
师丹守正。
每闻其直。
彼汾之閒。
近胡之备。
吏人仰化。
戎虏惮威。
羽翼任隆。
爪牙寄重。
宜光绝席。
用应题坐。
镇军大将军行左羽林卫大将军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魏元忠 武周 · 袁楚客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今皇帝新服厥德。
任官惟贤才。
左右惟其人。
君为元首。
臣作股肱。
可布大化以利朝廷。
存古道以正天下。
去邪佞使小人之道消。
进忠良使君子之道长。
岂得安其荣宠守其循默者哉。
若以此为常。
非所以爱人治国矣。
传曰。
苟利社稷。
专之可也。
君侯念之哉。
汉成帝时
王氏擅权。
刘向谏曰。
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
枝叶落。
本根无所庇荫。
方今同姓疏远。
母党专政。
排摈宗枝。
孤弱公族。
非所以保守社稷。
安固国嗣也。
其言甚切。
多所称引。
成帝虽悲伤叹息。
而不能用。
此非帝不知之。
而不赞者。
臣之罪也。
其后王氏竟假周公之事。
而起田常之乱。
此乃大臣循默之失也。
惟君侯戒之哉。
夫利万物者道也。
惟君子能行之。
害万物者邪也。
惟小人固为之。
以道心济物。
则上天祐之。
虽履危而必安矣。
以邪心害物。
则明神殛之。
虽居安而必危矣。
何则。
势使之然也。
故济物者其心广矣。
害物者其心褊矣。
心广者所务不专于身。
心褊者所利不及于物。
哲人知其若此。
必守道以广其心。
屈已以利其物。
行道于身而必全其身。
行道于国而必全其国。
帝王失道之正。
大臣必以道化之。
伊尹有言曰。
予弗克俾厥后为尧舜
其心愧耻。
若挞于韨。
获览伊尹之说。
尧舜之君。
但以道佐之。
亦可致之尧舜也。
既食人主之禄。
而忧人主之事。
光赞其美。
规救其恶。
建功于当年。
可谓无负于天下。
惟君侯志之哉。
夫欲安天下者先正其本。
本正则天下必固。
不正其本则天下必危。
国之兴亡。
实在此矣。
师丹曰。
太子者天下之本也。
譬之大树。
无本则枝叶零瘁。
国无太子
则朝野不安。
王必立之者。
储君有次立之势。
故令师保教以君人之道。
用蕴崇其德。
所以重宗社而安天下也。
皇子既长而未定嗣。
是天下无本。
可谓危矣。
犹大树无枝叶。
何以存乎。
愿君侯以清宴之间。
而尽言于上。
择其贤者而立之。
此乃安天下之道也。
书曰。
一人元良
万邦以贞。
斯之谓也。
而使春宫久旷。
岂谓宜乎。
此则朝廷之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古之封子弟建侯伯者。
将以籓屏王室。
安固邦基。
垂永代之业。
为磐石之宗也。
又闻女有内则。
男有外
男女有别。
刚柔分矣。
内外斯隔。
阴阳著矣。
岂可滥哉。
然而幕府者。
丈夫之职。
非妇人之事。
今诸公主开建府僚。
崇置法官
秩若亲王
以女处男职。
所谓长阴而抑阳也。
而望阴阳不愆。
风雨无爽。
其可得乎。
窃谓非致远之计。
乖久长之策。
书曰。
事不师古。
以克永代。
匪说攸闻。
此之谓也。
此则朝廷之二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人之生也。
有祸有福。
有贵有贱。
此并禀之于前业。
当受之于此身。
然崇佛教者。
特以资彼来生。
鲜有益于见报。
若求之理国。
恐不在此矣。
然三教俱设。
各有所务。
而行之者。
不可过也。
行释教者。
修身之本。
行儒教者。
理国之源。
修身是来生之资。
理国乃即代之务。
然则即代至近。
来生至远。
舍近求远。
不亦乖乎。
存彼弃此。
不亦谬乎。
今度人既多。
缁衣满路。
率无戒行。
宁有经业。
空赍重宝。
专附权门。
取钱奏名。
皆有定价。
昔之卖官也。
钱入公府。
今卖度也。
钱入私家。
以兹入道。
实非履正。
诡情不变。
徒为游食。
使法侣有失。
而流俗生厌。
名曰度人。
其实颓矣。
今主上虽希心圣教。
专想泯空。
社稷何。
苍生何。
君侯不以中庸之义。
悟大圣之志。
但能致一代于仁寿之域。
斯亦至尊之道也。
此则朝廷之三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古人有言曰。
唯名与器。
不可以假人。
书曰。
天工人其代之。
故知代天工。
非才不可。
若有所滥。
失天意。
而无患祸者。
未之有也。
今不专精庶政。
而留心于奇伎。
至于倡优之辈。
因其耳目之好。
遂升之以位。
授之以官。
岂非轻朝廷而乱正法邪。
然人君无私赏。
此上天之化人。
私怒者害物。
私赏者恐费财。
古人此之尤慎。
岂得私人以官乎。
若以此为政。
何以答皇天之命也。
此则朝廷之四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贤者邦家之光也。
任之可以致理。
弃之足能生乱。
三仁去而殷亡。
百里入而秦霸。
有国家者。
固须择也。
昔者战国之代。
得士者昌。
失士者亡。
莫不以求贤为急务。
霸者仗之。
以命诸侯。
况巍巍唐国明天子。
苟存斯道。
则三皇五帝。
可缓步而越也。
近者有制搜扬。
广求贤俊。
戋戋束帛。
贲于丘园。
翘翘车乘。
访及山谷。
此我皇勤之之至也。
虽有好贤之名。
竟无得贤之誉。
非皇情之不眷。
谅有司之过也。
何则。
圣主求贤。
访诸草泽。
及有司选士。
多是亲党。
若非有贿。
以势求。
上失天心。
下违人望。
既非为官择吏。
所谓为人择官。
蠹政之源。
败国之甚。
书曰。
治乱在庶官。
孔安国曰。
得人则理。
失人则乱。
葛洪曰。
秀才不知书。
孝廉浊如泥。
高第贤良吝如蝇。
古人规职勤诵经。
今人图家勉营生。
此之谓也。
此则朝廷之五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阉竖者
给宫掖之事。
供扫除之役。
上古皆备此职。
但以奴隶畜之。
岂及于官次。
中古以来。
大道乖丧。
不重贤哲。
唯亲近习
或委以事。
或授以权。
遂使竖刁乱齐。
伊戾败宋。
君侧之人。
众所畏惧。
葛洪所谓鹰头之蝇。
庙垣之鼠。
无拳无勇。
职为乱阶者也。
洎乎后汉
用事尤甚。
时君乃不知其失。
大臣又畏罪不言。
所以害及生灵。
毒流天下。
至于晚节。
竟乱中朝。
各相党馀。
屠害良善。
此时也。
忠臣义士。
睹斯慷慨。
不得不权行杀戮。
至于无须而横死者。
不可胜言。
岂非结祸之深。
自危之速。
易曰。
小人用壮。
斯之谓也。
自大君受命。
中兴成务。
独有阉竖
坐升班秩。
既无正阙。
多授员外
举其全数。
满千人。
苟绾青紫。
蚕食府库。
既非致理之道。
实为长乱之阶。
书曰。
人无于水鉴。
当于人鉴。
观往古之成败。
亦可见今之得丧。
故曰前事之验。
后事之师。
此则朝廷之六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自古圣帝。
卑宫菲食。
茅茨不剪。
采椽不斲。
将以俭约遗子孙。
亦所以爱惜人力也。
书曰。
酣酒嗜音。
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况于臣下。
安得以肆屠为务乎。
若有僭滥。
生患祸。
患祸之来。
可翘足而待也。
今之公王。
凡有所赏。
将以倾府库。
所造私宅。
皆是官供。
观其疏凿池亭。
崇峻廊宇。
山无木石。
他山以致之。
木无因近。
穷远以采之。
珍馆出云。
画堂赫日。
造之竟岁。
功用不绝。
自开泰以来。
未之有也。
而行者见之。
佥曰非国戚不得如此。
贵人不得若斯。
仆每闻斯言。
将有以讥于君矣。
何者。
为君所以养人。
非所以害人。
今外戚不助养人。
反害于人。
岂有益于吾君乎。
然堂上远于百里。
君门隔于九重。
人主既不知之。
君侯又不言之。
岂使人主虚受谤于天下也。
此则朝廷之七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官者将以理人。
将以安人
非以乱人。
非以害人。
故先王欲人理。
必选材以理之。
欲人安。
省事以安之。
不欲人于乱。
拨乱以整之。
不欲人有害。
去害以全之。
若此。
诚欲于天下同忧矣。
人有乐。
君共之。
君有乐。
人庆之。
可谓同乐矣。
如此。
则上下无间。
君臣合德。
同于一体也。
若下有怀忧之人。
上无同忧之主。
欲求人理。
不可得也。
今天下穷困。
海内虚耗。
复以州牧县
选授多不得人。
自馀僚佐
鲜有称职。
不务公谨。
专于割剥。
人不聊生。
安肯惧死。
既不惧死。
是能生变。
下有忧而上不知也。
比之马也。
除其害牧。
状之羊也。
去其乱偫。
此道尚有所阙。
而反更员外置官。
所谓助桀为虐。
足以速祸也。
夫人之情自知。
员外恐人不畏。
峻法以惧之。
恐财之不足。
枉道以夺之。
以有限之物。
供无厌之用。
欲其不乱。
岂可得哉。
古人有言。
十羊九牧。
羊既不得食。
人亦不得息。
唐虞之代。
建官惟百。
夏商官倍。
亦克用乂。
书曰。
官不必备惟其人。
孔子管仲曰。
官事不摄。
焉得俭。
据此。
虽正员之官。
犹不欲其备。
况其员之外更置员外乎。
此则朝廷之八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英主开基以定天下者。
将以传之于万代也。
继明之帝。
岂得隳之哉。
有所下废。
则政出多门。
政出多门。
大乱之渐也。
近封数夫人者。
皆先朝之宫女。
赏其勤劳。
加之邑号。
若备内职
则不当知外。
不备内职
自可居外。
安得出入内外。
往来宫掖者哉。
若下创革。
内言出。
外言入。
内外互言。
禁卫何施。
弄君之法。
纵而不禁。
非所以重宗庙固国家也。
孔子曰。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
戒之哉。
戒之哉。
此则朝廷之九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哉。
又闻以正道事君者。
将以安天下也。
以非道事君者。
所以危天下也。
臣不可不任之正道者
行仁义以补君之过。
道者行蛊媚以成君之恶。
补过者国之干也。
成恶者国之贼也。
今代或有不修忠正以事君。
引鬼神而惑主。
然则鬼神之事。
冥寞难知。
故非道之人。
因此自致其诈。
售其赂遗。
据非材之位。
食非德之禄。
此国贼也。
书曰。
官不及私眤。
惟其能。
爵罔及恶德。
惟其贤。
又曰。
与治同道罔不兴。
与乱同事罔不亡。
传曰。
国之将兴。
听于人。
将亡。
听于神。
岂近是乎。
此则朝廷之十失。
君侯不正。
谁正之乎。
此十失者。
诚国之巨蠹。
粗而言之。
以有言于君侯者。
将以扶危去蠹。
救苍生之命。
愿君侯稍垂意。
微有所采。
此亦君侯自安之道也。
庶几无忽。
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
观夫地高公族。
才秀国华。
德名昭宣
冲用微婉。
必简久。
言必典彝。
人之仪形。
□以为(阙三十六字)守中轖重养福。
亢宗以长其代。
迈德以闶其门者。
其惟我彭国公欤。
公讳思训。
字建
陇西狄道人(阙三十二字)
至信徙于秦。
克复其任。
子仲翔讨叛羌于狄道
子伯考因家焉。
洎孙汉前将军广。
侍中□十四代孙皓(阙十一字)
曾祖(阙十五字)卿讳叔良
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宁州刺史讳孝斌
或集事云雷。
拥旄为将。
或□光日月(阙九字)
礼以□□□以(阙十六字)然寡欲超然。
远寻好山海。
图慕神仙事。
且束以名教。
阻于从游。
乃博览偫书。
精虑□艺。
百□偕妙。
一□□知(阙二十九字)
耸义直道首。
公非忠益之论。
不关于言。
非侯度之谟。
不介其意。
夫如此。
可以近大化。
渐家□功烈(阙三十字)睪子赞禹。
甘生相秦。
莫可得而闻已。
十有四补崇文生。
举经明行修科甲。
明年吏□以文翰擢(阙三十一字)未几加朝散大夫
满岁除常州司仓参军事。
出纳之吝。
职司其忧。
盖小小者于时也。
鼎湖龙(阙三十四字)
兴二□之叹近关而出。
罔知所从。
临河而还。
复将安处。
僶俛转扬州江都宰。
公曰。
五行四时十二月□□为□五音六律(阙八字)之多(阙十二字)义□其□情敷祐话言。
所以广德化。
扇扬和气。
所以畅仁心。
及履霜坚冰。
终风折木。
公叹曰。
(阙三十一字)以□家□诟俟时变名求活。
所恨南阳宗子
未举勤王。
西京宰臣
不闻复辟者。
旷十有六载。
(阙二十八字)位莫非其人。
徵拜太常寺丞
渐也。
未月迁太府员外少卿
五旬擢宗正即真彤伯
陇西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阙三十四字)
吠伤嗣害国。
诱关通之邪。
甘言卑词。
售谗巧之谮。
助逆封已。
害正乱朝。
公密奏封章。
累□启沃(阙二十四字)
动率□回□纳□㜸之谀。
开臣祸之兆。
放逐勋旧。
慰荐寇雠。
后族握兵。
党与屯卫
仡仡贾勇。
凶凶作威。
持戟□其(阙二十五字)(阙七字)之□或外廷揣摩。
飞白鸟之难。
然以楚兵致讨。
尝惧季良
淮南荐凶。
独防汲黯
出公岐州刺史
(阙三十字)以□□□旧也家富势足。
目指气使。
驱掠以为浮费。
剑。
戟以为盗夸。
公乃急于长雄。
缓于□□峻(阙三十二字)国朝以时泰崇文。
事危尚武。
申忠义
具屈才能。
左屯卫将军徵。
家口并给传乘。
议者以为式是(阙三十一字)义□□□峤则文雅洽通故。
散骑平迁。
侍中兼掌。
昔也所重。
今之所难。
公得之矣。
复换散骑常侍
□□□□应(阙二十五字)之一□以图书□此之再任。
以心膂升。
故一从一横。
一文一武。
丈夫也。
君子哉。
寻拜右羽林卫大将军
(阙三十五字)渝考中上。
又更右武卫大将军
师丹廉贞。
则拜斯职。
宋昌心腹。
三登厥官。
或以(阙十六字)(阙二十字)门也因假开喻。
是究竟谈。
以实明宗。
非差别行。
其道流也。
默论参元。
深□见圣。
始作□于不□□□□于(阙十一字)地之纪导□□之□□□□之□□□□□□翼皇道。
决策谋府。
经德智囊。
而日月有除。
雾露成疾。
莫可救药。
谁能度思。
呜呼。
春秋六十六。
以开元□年八月(阙九字)(阙十四字)州郡督赗布绢四百端匹。
米粟四百石。
葬日官给。
谥曰昭公
宜家魏国夫人窦氏。
德心守彝。
礼容宏矩(阙十三字)
呜呼(阙十四字)不□悲夫。
以八年六月廿八日。
合祔陪于桥陵园。
礼也。
吏部尚书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公(阙十一字)(阙十八字)布和宏恕以归厚
刑器有典。
轨物有伦。
尝追如父之恩。
是切加人之感。
相与公之长子朝议大夫魏州别驾(阙二十八字)贤院昭道等。
并才名用誉。
业尚居多。
至性纯深。
终天孔亟。
尝恐竹简纪事。
未极声华。
石□□□□扬风烈(阙十二字)之□□名□之□□□□麟定时秀。
人才国工。
诗书乐地。
典礼良弓。
率心载德。
济义输忠。
湖海雅度。
□□清风。
乃□集□□□□伊昔□□□□□穷(阙十五字)通赫赫复□振振秩宗
三思啬祸。
诸韦荐凶。
忧缠家国。
气薄华嵩(阙七字)
(阙七字)(阙七字)(阙十七字)子惟孝。
灵龟是从。
桐柏烈烈。
碑阙崇崇。
盛业何许。
佳城此中。
师丹 其二 清 · 宋湘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汉书摘咏
董宏王莽各怀私,侯爵乘除不足訾。
可叹争尊太皇后,万人惨目破棺时。